上流社会韩剧电影未删减版里,只有那份空洞的虚伪

有哥们半夜三更发微信,就甩来一张电影海报,问我:“韩剧电影《上流社会》未删减版这片,是不是真像传说中那么‘猛’?”我当时就笑了。

上流社会韩剧电影未删减版里,只有那份空洞的虚伪

猛?这片子最大的问题,根本不在于它露了多少,而在于它藏了多少。它用最大胆的镜头,藏起了最怂的表达;用最华丽的皮囊,藏起了最空洞的灵魂。找这片子的人,大多冲着“未删减”三个字,想窥探点人性的阴暗、欲望的底线。

拉倒吧。这电影里唯一没被删减、完完整整、从头到尾给你看个通透的,只有那份深入骨髓的、精致的、空洞的虚伪。

全员恶人?不,是全员道具人

这电影最成功的地方,就是让你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一股钱烧出来的香水味。导演对“高级感”的迷恋,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-步。秀爱演的吴秀莲,与其说是美术馆长,不如说是从Vogue杂志里走出来的活体模特,她的衣柜比她的心机有看点多了。

他们住的房子,不像家,像个随时可以办新闻发布会的艺术展厅。光洁的地板,冷峻的线条,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首尔毫无温度的夜景。人,在这样的环境里,不像是主人,更像是被精心摆放的道具。

你看那场戏,吴秀莲跟她丈夫张泰俊(朴海日 饰)在家里对峙,背后是一整面墙的艺术品。你甚至分不清,到底是墙上的画更像人,还是画前面的人更像一幅画。他们没有生活,只有“人设”。所谓的全员恶人,更像是“全员道具人”,是导演用来填充他那华美布景的昂贵摆件。他们的欲望,不是从心里长出来的,而是从剧本的KPI里印出来的。

用A片的预算,拍了部PPT

聊剧情。这可能是对这部电影最残忍的部分。因为它几乎没有剧情。

它的故事推进方式,不是靠人物动机和戏剧冲突,而是靠一张“上流社会入场券”的任务清单。整个剧本就像一部制作精良的PPT:

  • Slide 1: 设定目标(当国会议员/当馆长)。

  • Slide 2: 寻找资源(勾搭未来集团会长)。

  • Slide 3: 执行手段(出卖、欺骗、权色交易)。

  • Slide 4: 遭遇挫折(被大佬当猴耍)。

  • Slide 5: 强行升华(幡然醒悟,回归田园)。

看到了吗?每一步都像是设定好的程序,冰冷,精准,毫无意外。张泰俊和吴秀莲的结局更是潦草得让人想给编剧寄刀片。折腾了两个小时,手上沾满了脏水,最后开着一辆破车在乡间小路一笑泯恩仇了?这是在侮辱谁的智商?这种虚伪的“放下”,比他们之前任何一次肮脏的交易都更令人作呕。这就是为什么《上流社会》评分一路走低,因为它连一个真诚的坏蛋都没塑造出来。

那场戏的高潮,恰恰是“没高潮”

我知道,你们就等这个。那场传说中惊世骇俗的“三人行”。

剥开猎奇的外壳,你再看那场戏,会发现它可能是全片最“诚实”的时刻。它诚实地展示了那个世界里,连性都是一场冰冷的商业谈判。日本艺术家一丝不挂,像一件待估价的艺术品。未来集团会长像个收藏家一样审视着,吴秀莲则在一旁冷静地“监工”。

这场戏里没有一丁点荷尔蒙,没有欲望的温度,更没有性的快感。它的高潮,恰恰在于它“没高潮”。它把最原始的冲动,变成了一场关于权力、金钱和资源的精准置换。每个动作,每个眼神,都是价码。

这才是“上流社会”最真实的恐怖。它不是淫乱,而是把一切都非人化。爱、恨、性、艺术,通通可以量化,可以交易。导演把这场戏拍得像解剖实验一样冷静,算是他全片唯一没跑偏的地方。

所以,别再问这片子猛不猛了。

上流社会韩剧电影未删减版就像一个完美的网红打卡地,照片里光鲜亮丽,可你真到了那,才发现除了那面好看的墙,背后全是脚手架和垃圾。它没能成为第二个《寄生虫》,甚至连《燃烧》的边都没摸到。它最终沦为了自己想要批判的东西——一个只有表面,没有内心的、华丽的奢侈品。

而我们这个时代,最不缺的就是这玩意。

作者头像
奥客闲聊一刻创始人

上一篇:《泰坦尼克号》真有“未删减”版?别傻了,这是“导演剪辑版”
下一篇:已是最新文章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