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“三级片”吧,但咱聊的,可能不是你想的那个东西

我知道,你一搜这三个字,心里想的是什么。脑子里那点画面,朦朦胧胧的,对吧?感觉那是个禁忌,是个不能在台面上说的秘密。一提起来,身边的人要么嘿嘿一笑,要么就摆手说“那都是烂片”。

聊聊“三级片”吧,但咱聊的,可能不是你想的那个东西

烂片?嘿,这话说的,一半对,一半全是偏见。

今天我得告诉你,咱们记忆里那个被叫做“三级片”的东西,其实早就被“污染”了。它的意思,被人给偷换了,变得又窄又脏。而它本来的样子,其实是香港电影最大胆、最没边儿、也最生猛的那段日子的一个“身份证”。

先说说,这“身份证”咋来的。

八十年代末,香港那边觉得电影市场太野了,得给观众提个醒,啥玩意儿是小孩子不能看的。于是就学人家,搞了个分级。一级二级不说了,就是这“三级”,规矩很简单:未满十八岁,不准进场。

就这么一句话,没了。

人家压根没说“三级”就得是男男女女那点事儿。按规矩,血流成河的、肠子肚子满天飞的、把人吓到晚上不敢上厕所的、脏话从头骂到尾的……但凡是“少儿不宜”的,统统都得盖上“III”这个戳。

明白这意思吗?这本来是个大筐,里头什么龙蛇混杂的玩意儿都有。

结果呢?市场上那帮最会赚钱的人,发现这个筐里,就一样东西最好卖。于是他们就拼命地往里塞,拼命地吆喝,日子久了,大家就忘了这个筐里还装着别的东西。他们用一样东西,定义了全部。

那筐里,还有些什么“硬货”?

多了去了。

你见过那种电影吗?主角从头到尾没一句好话,一言不合就拔枪,子弹跟不要钱似的,人像纸糊的一样被打烂。整部片子不是在复仇,就是在去复仇的路上。那种今天看来都觉得“过火”的暴力,在当年,妥妥的“三级”。它讲的不是风月,是末路英雄的癫狂和道义的崩坏。

你还见过那种恐怖片吗?不是好莱坞那种一惊一乍的,是看完之后,你一连好几天,都觉得身边的人看你的眼神不对劲。它不玩血浆,它玩人心,把人性里最阴暗、最扭曲的角落挖出来给你看。那种让你从骨头缝里往外冒凉气的东西,也是“三级”。

甚至有些大导演,拍了一些根本不指望你能看懂的片子,讲社会的怪现状,讲人心的疏离。因为没人敢投钱,也过不了审,干脆就奔着“三级”去了。反正没人看,索性就拍个痛快。

这些东西,才是那个筐里,被大多数人忘掉的“硬货”。它们粗糙,野蛮,甚至有点变态,但那股子生猛的劲儿,那股子“我不管你怎么想,我就要这么拍”的狠劲,是今天这些被资本喂得服服帖帖的电影里,再也找不着的。

说到底,我们怀念的,到底是什么?

聊了半天,你可能会觉得,我不就是在给“三-级-片”翻案吗?

不是。烂片就是烂片,不管它是一级还是三级。

我只是觉得,我们不该用一个被简化了的、脏兮兮的标签,去概括一整个时代。那个时代,香港电影什么都敢拍,也什么都敢想。因为没那么多条条框框,因为有那么个“三级”的口子可以钻,所以才养出了那么多奇形怪状,但也生命力旺盛的“怪胎”。

如今,那个时代过去了。那个筐,也早就被扔在历史的角落里积灰了。

所以,下次再有人跟你挤眉弄眼地提那三个字,你可以淡淡地告诉他:“哦,你说的是那个啊。那玩意儿,可不止你想的那点意思。”

这,就够了。

作者头像
奥客闲聊一刻创始人

上一篇:已满i8进入i3秒入7y7y,这含义,就是故意不让你懂。
下一篇:已是最新文章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