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员工的伟大付出》中字疯传,可她们缺的不是赞美诗

那部叫《女员工的付出》中字的电影,你看了吗?我知道你看了。不然你不会点开这里。看完什么感觉?心里发堵,对不对?好像有块石头压着,想说点什么,又觉得说什么都矫情。我们转发,配上一句“真的太不容易了”,然后呢?

《女员工的伟大付出》中字疯传,可她们缺的不是赞美诗

然后,就没有然后了。

感动和热泪,是这世界上最廉价的东西。我们把女员工的付出捧上神坛,歌颂她们的坚韧、无私、伟大,就像给她们谱写了一首又一首的赞美诗。

可她们缺的是这个吗?

说句扎心的话,当一个人的付出只能用“伟大”来形容时,通常也意味着,她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。因为我们算不清她到底值多少钱,所以只能给一个模糊又空洞的“高帽”。

“伟大”这个词,有时候就是一种最温柔的“捧杀”。

你回头想想,你的公司里,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:

那个在项目最乱、所有人焦头烂额时,默默把线索重新捋顺,安抚好每个人的情绪,让场面没崩盘的,是谁?

那个总能记得住客户太太的生日,知道甲方老板偏爱哪种茶叶,用无数“份外”的细节搞定了难缠合同的,是谁?

那个新人犯了错,主动站出来扛下一半责任,事后又拉着新人复盘,告诉他“没事,我刚来时也一样”的,又是谁?

她们是组织里的“毛细血管”。输送着养分,代谢掉废物,维持着整个肌体的正常运转。你看不到她们奔腾,却离不开她们的渗透。她们是公司的“体温”。一个团队有没有人情味儿,是不是健康,看她们的状态就知道了。

可这些,KPI怎么算?OKR怎么写?

算不出来。所以,在晋升述职的PPT上,这些都成了轻飘飘的“团队协作能力强”、“有大局观”。而在那些数据化、指标化的硬性功劳面前,这些“软实力”显得那么不堪一击。

我们一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她们带来的稳定和润滑,一边又在分配利益的桌上,把她们的贡献归为“性格好”、“有耐心”。

这是最残忍的地方——我们用她们的性别特质,去解释她们的专业价值。

所以,别再轻易对她们说“你真伟大”了。

如果你是她的同事,请在项目成功复盘时,站起来说一句:“这次能成,XX在过程中安抚了客户好几次,要不是她,早就谈崩了。”

如果你是她的领导,请把“情绪稳定贡献”、“团队凝聚力贡献”这些词,堂堂正正地写进她的绩效评估里,并且,实打实地反映在她的奖金和晋升机会上。

别跟她们谈情怀,谈奉献。她们为公司拼命,为团队补位,不是为了几句空洞的表扬。她们要的,是公平。是那种“我的付出,你看得见,并且,你认账”的踏实感。

那部电影之所以让人心里堵得慌,不是因为它展现了付出,而是因为它揭示了这种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巨大鸿沟。

下一次,当《女员工的付出》这样的故事再次刷屏时,我希望我们不再只是转发、感慨、然后遗忘。

而是能转过头,看看身边那个真实的“她”,然后做点什么。

哪怕,只是在下一次分蛋糕的时候,替她说一句话。

这比一万首赞美诗,都有用。

作者头像
奥客闲聊一刻创始人

上一篇:ssis811为啥能被称为永远的神?答案是“易碎感”
下一篇:为啥“开局女帝盯上我的彩礼”这种小说,越看越上头?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