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让小马拉大车,成为来自妈妈的爱的一种绑架

你这孩子,就是太懂事了。每次听到这句话,我猜,你的嘴角大概会习惯性地上扬,心里却可能早已山崩地裂。这句话,听着是夸奖,品着是心酸,咽下去,是带着血的玻璃渣。

别让小马拉大车,成为来自妈妈的爱的一种绑架

“小马拉大车”,多形象的比喻。一辆承载着家庭期望、母亲情绪、甚至整个家族命运的沉重大车,套在了你那还没发育完全的稚嫩肩膀上。而那个给你套上缰绳的人,往往是那个嘴上说着“一切都是为了你好”的,你的妈妈。

说白了,所谓“小马拉大车来自妈妈的爱”,很多时候,不过是一场包装精美的精神绑架。

那份“爱”,是一张永远还不清的账单

我们从小就被教育,要感恩,要孝顺。妈妈为你付出了多少,牺牲了多少,你得以身相报。于是,你成了那个不敢要新玩具的孩子,因为“家里不容易”;成了那个主动包揽家务的孩子,因为“妈妈太累了”;成了那个永远报喜不报忧,用“我没事”三个字扛下所有的“小大人”。

你以为这是“懂事”?你以为这是“爱”的回应?

醒醒吧。这更像是一场无意识的交易。妈妈付出了她的青春、情绪和期待,而你,就是那个被选中的“投资品”。你的顺从、你的懂事、你的成功,是她在这场投资中要求的回报。这份“爱”的背后,藏着一张隐形的账单,上面写满了她未曾实现的理想、无处安放的焦虑和对失控生活的恐惧。

她爱你吗?当然爱。但这种爱,像冬日里裹得密不透风的棉被,温暖,但更让人窒息。它剥夺了你犯错的权利,剥夺了你表达真实需求的勇气,甚至剥夺了你作为一个独立个体,去经历本该属于你的、哪怕是磕磕绊绊的童年。

“为母则刚”?不过是社会给母亲上的“酷刑”

我们是不是也该问一句,妈妈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?

“为母则刚”,这句被传颂了千百年的话,简直是焊在东亚女性基因里的一道符咒。它一边歌颂母爱的伟大,一边又给母亲们套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。仿佛一个女人一旦成为母亲,就必须变成一个无所不能、无私奉献的“圣人”。

她不能喊累,不能有自己的梦想,不能有负面情绪。她所有的价值,似乎都系于家庭和孩子。当她自己在生活的泥潭里挣扎时,抓住身边最亲近、最弱小、最听话的你,让你成为她的精神支柱和情感浮木,似乎就成了一种本能。

她可能自己就是一匹拉了一辈子车的老马,所以她理所当然地认为,自己的小马也应该如此。这不是她的错,这是代际创伤的传递,是整个社会文化对女性、对母爱的一种集体“捧杀”。

解开缰绳,不是背叛,是自救

说了这么多,不是为了让你去怨恨你的母亲。怨恨是最低级的解脱,它只会让你陷入新的痛苦。

我们要做的是,解开自己身上的缰绳

怎么解?

从学会说“不”开始。从坦然承认“我做不到”开始。从把“妈妈的感受”和“我的感受”分离开来开始。

当你鼓起勇气,第一次拒绝满足她的某个不合理期待时,她可能会震惊、愤怒、失望,甚至会用那句经典的“我白养你了”来攻击你。别怕,这是戒断反应。因为那个听话的、能让她获得掌控感的“小马”不见了。

但你要明白,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,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无尽索取和另一方的无限满足,而是两个独立灵魂之间的彼此尊重和支持。你的人生,不是她人生的续集。你有权利去走自己的路,去建立自己的生活,去犯你自己的错误。

真正的爱,不是让你背负着她的期望前行,而是她愿意放开手,让你去成为你自己,哪怕那个“你”,并不完全符合她的想象。

所以,亲爱的小马,请你停下来,喘口气。看看周围的风景,感受一下不拉车时,风吹过身体的自由。那辆大车,它或许应该由更强壮的成年人来共同分担,或者,它根本就不该存在。

至于那份来自妈妈的爱,试着把它从沉重的“大车”上卸下来,擦去灰尘,你会发现,它或许可以变成你行囊里更轻便、更温暖的东西。

那辆车,你还要拉到什么时候?你自己选。

作者头像
奥客闲聊一刻创始人

上一篇:臭小子你别闹,姨妈的腰是真的快断了!第12集辣评
下一篇:已是最新文章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