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被“好妈妈”绑架的D3申字电影,我真的笑不出来

老实说,看完这部打着“母爱光辉”旗号的《一个好妈妈的D3申字电影》,我没鼓掌,后背倒是窜起一阵寒气。满屏的弹幕都在刷“伟大”、“感动”、“为母则刚”,我却只品出了两个字——“吃人”。

一个被“好妈妈”绑架的D3申字电影,我真的笑不出来

别误会,我不是什么反社会人格,更不是要挑战母爱的神圣。我只是想戳破那个被精心包装、泛着柔光、却散发着腐烂气息的糖衣炮弹。这根本不是一曲对母亲的赞歌,这是一篇写给所有被“好妈妈”这个紧箍咒困住的女性的,现代版“聊斋志异”。

一、被献祭的“好妈妈”:感动背后,是精神上的三寸金莲

电影的套路,我闭着眼睛都能给你扒下来。无非是塑造一个“完美受害者”式的母亲形象:她曾经有梦想、有事业、有自我,但为了孩子,她“自愿”放弃了一切。她的世界里,没有了口红香水,只有尿布奶粉;没有了诗和远方,只有厨房和KPI。最后,在一个极端情境下(也就是那个故弄玄虚的“D3申字”设定),她完成了终极献祭,燃烧自己,照亮孩子。

多感人啊,多伟大啊,我都快要起立为导演鼓掌了。

可你细品,你再细细品。这不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道德绑架吗?它用最极端、最煽情的方式,告诉你一个“真理”:成为一个“好妈妈”的终极形态,就是彻底的“无我”。你的价值,不再由你自己定义,而是由你为家庭、为孩子的牺牲程度来衡量。

这和古代的贞节牌坊、三寸金莲,在精神内核上,有什么本质区别?都是用一种看似崇高的标准,去裁剪、去阉割一个独立女性的灵魂。电影里的那位“好妈妈”,她不是神,她是被推上神坛的羔羊。我们为她的牺牲感动落泪,本质上,是在为这种“献祭文化”的胜利而欢呼。这,难道不可怕吗?

二、故弄玄虚的“D3申字”:不过是给毒鸡汤镶上科幻的金边

再聊聊那个让无数影评人绞尽脑汁去解读的“D3申字”设定。说白了,这就是导演最高明,也最鸡贼的地方。

为什么是“D3”?暗黑破坏神3(Diablo 3)?一个需要你不断刷怪、升级、打宝,陷入无尽循环的黑暗游戏?这比喻简直绝了。这不就是现代社会给母亲们设定的游戏规则吗?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琐碎的、消耗心神的任务,没有尽头,没有真正的“通关”,只有永无止境的“下一关”。你的经验值在涨,孩子的等级在升,但你自己的“蓝条”和“血条”呢?早就被榨干了。

那“申字”又是什么?电影里,母亲最后完成了一个仪式,留下了一个神秘的“申”字。有人解读为“申明母爱”,有人说是“延伸生命”。在我看来,这个“申”字,更像是一份“申请书”,或者说,一份画押的“供状”。

她向上天,向社会,向所有围观者“申请”认证她的“好妈妈”资格。她用自己的湮灭,在供状上写下——“我,某某某,自愿放弃作为独立个体的一切权利,终身服务于母职这一角色,死而后已。”

看,多讽刺。一个看似充满未来感和奇幻色彩的设定,内核却包裹着最陈腐、最封建的价值观。导演把一碗早就馊了的毒鸡汤,用“科幻大片”这个华丽的碗装着端上来,无数人就真的以为这是琼浆玉液,一饮而尽,还哭着喊着“再来一碗”。

三、谁在鼓掌?谁该警惕?

当电影落幕,灯光亮起,我看到身边的人都在擦眼泪。他们被感动了,被说服了。他们相信,这就是爱的极致。

我却只想大喊一声:醒醒!

这部电影,不是拍给母亲看的励志片,而是拍给整个社会看的“麻醉剂”。它让丈夫们心安理得地认为妻子的付出是天经地义;它让孩子们觉得母亲的牺牲理所当然;它甚至让许多女性自己,都陷入了“我必须牺牲,才算是一个好妈妈”的逻辑闭环。

鲁迅先生当年疾呼“救救孩子”,在今天,看完这部《一个好-妈妈的D3申字电影》,我更想说一句——救救“妈妈”!

请停止赞美那些被异化的、非人化的“母爱神话”。请允许一个母亲,在成为母亲的同时,首先是她自己。她可以有脾气,可以有私心,可以有不完美。她不必非要成为一座燃烧自己的灯塔,她也可以是一颗,只为自己闪亮的星星。

作者头像
奥客闲聊一刻创始人

上一篇:おまえの那句母親をだます到底应该怎么读才够味?
下一篇:已是最新文章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