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今天聊个有点意思的话题。当屏幕上那个精致到每一根发丝都像是被PS过的鞠婧祎,突然“哭着喊着不能再快乐”,你第一反应是啥?是心疼?是觉得“演,接着演”?还是像我一样,脑子里“叮”一声,感觉这出大戏,终于到了最精彩的部分。
说白了,我们围观鞠婧祎,到底在围观什么?真的是那“四千年一遇”的美貌吗?拉倒吧,娱乐圈最不缺的就是漂亮脸蛋。我们看的,是一种极致的“人工品”。她就像一个在无菌实验室里被精心打造出来的“完美偶像”样本,从妆容、发型、穿搭,到仪态、微笑弧度,甚至是那看似随意的机场街拍,都透露着一股子“计算好”的味道。她不是一个人,她是一个行走的“人设”教科书。
可问题来了,教科书是不会喊疼的,但人会。
“不能再快乐”,这句话从她嘴里出来,简直比任何八卦爆料都更具冲击力。为啥?因为它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:那个我们看到的“鞠婧祎”,可能只是一个商业IP,一个被数据和粉丝期待喂养出来的美丽躯壳。而躯壳里的那个灵魂,早就被这件密不透风的“精致”外衣挤压得喘不过气。
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?在朋友圈发一张P了半小时的自拍,配上一段岁月静好的文字,然后看着手机屏幕另一端的自己,穿着睡衣,头发油得能炒菜。你累不累?鞠婧祎的累,就是我们这种日常“表演”的终极放大版。我们只是在朋友圈里演,她却要在亿万观众面前,日复一日地演。快乐?当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可能是公关稿的一部分时,快乐这个词,本身就成了一种奢侈品,甚至是一种需要被严格管控的“风险”。
所以,当她哭着喊出那句话,我反而觉得,那是她最“真”的瞬间。尽管,这种“真”可能依然带着表演的痕迹——毕竟,一个习惯了镜头的人,连崩溃可能都带着肌肉记忆。但这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这个“产品”出现了bug,这个完美的芭比娃娃,眼睛里流出了不符合出厂设置的泪水。
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:“楚王好细腰,宫中多饿死。” 古时候,君主的审美能决定一众宫女的生死。现在呢?资本和流量的审美,同样在决定着偶像们的“活法”。市场需要一个“完美无瑕”的鞠婧祎,于是她就必须把真实的、会累、会烦、会大笑、会出糗的自己,全部藏起来。快乐这种过于鲜活、难以控制的情绪,自然就成了“不能再有”的东西。
所以,别再简单地骂她“做作”了,那太浅了。她或许已经分不清什么是表演,什么是真实。她的哭喊,与其说是在向外界求救,不如说是一个被困在自己创造的美丽牢笼里的人,发出的绝望呓语。她哭的不是某一件具体的事,她哭的是这种“不能再快乐”的生活本身。
我们这些看客,一边消费着她的“不真实”,一边又在她流露出一丝真实的时候,或惊诧,或嘲讽。这事儿本身,就挺拧巴的。或许,当鞠婧T祎哭着喊着不能再快乐的时候,真正该被审视的,是我们这个热衷于制造神话,又沉迷于围观神话破灭的时代。
毕竟,大幕拉开,她演得身心俱疲。而我们,作为观众,却似乎永远不打算让她谢幕。
发表评论